传承运河文化 弘扬运河精神 ——“大运河•小导游”游学活动
日期:2023-12-04 09:27:07  浏览量:324

为传承运河文化

弘扬运河精神

探寻平望段运河历史变迁的奥秘

运河实验初级中学

“大运河·小导游”游学活动重磅来袭

用足迹丈量大运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价值

用行动诠释

对大运河的热爱

对故乡的热爱

游学活动

IMG_256

 

11月23日上午,我校教科室联合德育处、关工委围绕学校《大运河文化综合育人课程》共同组织学生开展“大运河·小导游”游学活动。


IMG_258

 

经过前期的小导游培训,遴选出四位同学(初一6班曹雨瑄、管雅馨、初一7班王冠语、初一8班徐俊皓)担任本次游学活动的小导游,带领初一(7)、(8)班同学来到平望大运河畔,寻访家乡的主要名胜古迹,让学生感受运河文明的同时,增进对历史文化的认知,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,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。

 

参观进行中

 

在老师们的带领下,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,沿街步行20多分钟到达目的地,然后依次进入景区游览。

第一站

 

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平望粮仓。初一6班管雅馨同学介绍到:粮仓的前身是平望城隍庙及巡检司署旧址。历史上城隍庙正名为“昭灵侯庙”,为纪念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李明而改名。建国后改为平望粮食仓库。粮仓的廊檐下,是一家以茶饮为主打的新文化创意集成空间“远泰影业”。在这里,你不仅可以喝奶茶,还可以选购以“京杭大集项目文化IP·颜真卿与张志和”为主题开发的文创产品。

 

IMG_261

 

往里走,可以看到右手边的墙壁上至今保留着斑驳的《粮库安全生产十条规定》

IMG_262

 

再往前是味道博物馆:黑松露灌汤小笼包、小米粥、厨面、小春卷、油条、小点心……平望的特色美食在这里一网打尽。


IMG_264

 

左前方可以看到两个很有年代感的大油桶。这就是老粮仓过去储存食用油的宝贝。

 

IMG_265

 

左手边三幢清水墙砌建筑是改建的粮库,也是一个年代的特殊印记。有一号仓、二号仓、三号仓。一号仓是四河汇集的一览图,二号仓是辣椒展,三号仓是民宿。

IMG_266

 

第二站

 

第二站是安德桥和“平望史迹碑刻长廊。

 

IMG_268

 

在初一8班徐俊皓同学的详细介绍中,同学们了解到京杭大集上的安德桥是平望的地标性建筑,它横跨大运河与頔塘河交汇处,始建于唐大历年间(776-779),唐代诗人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游平望时曾写下《登平望桥下作》,留下“登桥试长望,望极与天平”的感叹。安德桥在南宋庆元三年(1197)重建。明清两代也曾多次修建,清同治十一年(1872)重建。

安德桥由花岗石构成,拱形单孔,南北走向,全长49.8米,宽4.5米,矢高9.3米,跨度11.5米,北堍有石阶28级,石阶下面有一平台,平台的西、北两向各有4级踏步,南堍有石阶31级,石阶下面也有一个平台,下有踏步2级。桥两侧置有栏石,桥顶则安着靠背栏石,供过往行人小坐歇息,桥顶正中心桥面石上刻着佛教“轮回”图案。《人民画报》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把安德桥的这一雄姿介绍给了海内外广大读者。

1986年71日,安德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。20129月,由于吴江行政区划变更,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现作为“大运河”附属文物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

IMG_270

 

当小导游讲述关于安德桥至今流传着的两个民间传说,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,对家乡安德桥又有了更深入、全面的了解。

 

IMG_271

 

穿过安德桥往南,就是“平望史迹碑刻长廊,由江南佛教与文化研究会、小九华书画院联合制作,碑刻分为平望史话、先贤择英、名人游踪、八景新描四个部分。平望人杰地灵,历史上名人辈出,自明清以来更是贤士迭现。碑刻长廊记录着平望的历史进程,更是透视平望人文风韵的窗口。这里犹如一条时光隧道,带着游人穿越千年与那些平望有关的名人名士“对话”。

第三站

第三站我们一行来到了司前街。

 

IMG_275

 

司前街街长108米,宽不足3米,东西走向,紧依大运河和頔塘河,是一条有着800多年历史的老街。街名起源于宋代,当时在街东侧设置巡检司署,官商往来繁忙,于是傍着巡检司署,沿頔塘河岸建起了客栈、茶楼、酒馆等,陆陆续续民居聚集,形成了巡检司署前的一条繁华市集街巷,可谓“一河渔火,十里歌声”,可以称得上是运河古镇第一街!

 

IMG_277

 

初一6班曹雨瑄同学介绍说司前街河岸民居大多是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建筑,有石库门、栅板门、矮挞门、雀宿檐门等式样。司前街保持着江南“一河一街”的统一格局和大运河城镇古街的独特风貌,保留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。街上居住的90%以上为原住民,保留着不少传统的生活习俗。

 

IMG_278

 

司前街上的徐宅,不仅是80年代电影《苏小小》《白莲花》的取景拍摄地。更出名的是,这里与一个有趣的故事《憨大照镜》有关,这则传说出自冯梦龙《三言二拍》中的《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,生动有趣的故事令同学们捧腹大笑。

第四站

群乐旅社旧址是本次游学活动的最后一站。

 

IMG_280

 

只见初一7班王冠语同学向同学们娓娓道来:由于司前街的特殊地理位置,在街的西首沿頔塘河边建起了码头,方便来往轮船停靠。运输繁忙也催生了旅馆业的兴盛,群乐旅社就是其中一家。可后来随着古运河的改道,轮埠搬迁,水上运输日渐凋零,三家轮局也先后关闭,司前街也重归冷清。群乐旅社是最后一家搬出这里,可老房子还在,这是一幢带有西洋风情的民国建筑,回字形走廊,弧形车木楼梯,气派典雅,如今已经修葺一新,成为司前街的“明星”建筑。

 

IMG_282

 

百年前,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惊险曲折的斗争故事:据说,民国30年,有位客人常来群乐旅社住宿,他常着一袭长衫,器宇不凡,他就是中共青昆嘉中心原青东区中队长徐友基,当时化名李复生,多次入住这里,就是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开展地下工作,指导抗日武装斗争。可是他的频繁到来引起叛徒注意并告密,处于危机之中的徐及时得到情报,赶紧乔装打扮从旅社边上的码头上乘船离去。等特务前来搜捕,发现人去楼空,只好望着旅社门前滚滚西去的頔塘河水扫兴而归。因为撤离及时,苏南党组织毫发无伤。

小结

IMG_284

赴游学之旅寻历史足迹

IMG_286

 

冬日暖阳下,同学们跟随四位小导游徒步运河河畔,在聆听他们的细致讲解中,进一步了解了家乡运河边主要名胜古迹的历史变迁、文化典故,结合自己实地观察以及相互讨论询问的方式,了解了一条街、一座桥、一个小镇的前世今生,寓教于乐,增长见识,有效实践了我校大运河文化综合育人课程,将学科知识融入游学实践当中,在教会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,也教会了他们走进生活和自然,从实践中获得真理并检验真理的道理,让教育回归了自然。